中国公安对pi币的看法

mysmile Otaku Male Knowledge 27

中国公安警示:点一点挖Pi币?小心血汗钱变空气泡!

“轻轻一点手机就能挖矿,一分钱不花坐等暴富。”——如果你还在朋友圈、群里看到这样的诱惑宣传,公安部门想大声告诉你:快远离!这很可能就是精心伪装的“空气币”陷阱!

近年来,一种名为Pi币(Pi Network)的项目悄然兴起,凭借“免费手机挖矿”的噱头瞬间引发关注。表面看来无任何投入成本,只需每天“签到”就能坐等未来一夜暴富的梦想,这种看似“无本万利”的模式无疑击中了无数普通人财富焦虑的神经。王大爷起初带着好奇加入,被拉进一个“Pi币财富交流群”,群内“导师”每日分享所谓的“项目进展”和“未来价值”,描绘着用Pi币买豪宅名车的美好景象。他渐渐从每日签到,到不断“点击闪电”获取更多币——直至群内突然开始兜售所谓的“高等级矿机”,宣称能“加速挖矿,在币值暴涨前锁定优势”。王大爷投入上万元后,群解散、导师消失。所谓即将对接主网开启交易的承诺,遥遥无期。手机里显示的上万Pi币,最终成了一堆无法提现、无人承接的数字泡影。

这种看似零门槛的“免费挖矿”正是Pi币最具迷惑性的外衣。但揭开这层表皮,中国公安部门一针见血戳穿了本质:Pi币根本不属于国家认可的数字货币,更不是加密货币挖矿的合理形式。

与比特币、以太坊等运行在透明、安全、需巨大算力维护的公共区块链上的加密货币截然不同,Pi币只是一个依赖中心化服务器运行的“数据库”产物。 用户疯狂点击的“闪电挖矿”既不消耗算力,也无复杂算法支撑。这种轻点屏幕操作完全不涉及区块链底层安全机制,无法确认交易真实性,更抵御不了单点故障或被操控风险。因此用户账户里积攒的数字,本质不过是项目方服务器里随意记录的信息条目而已——没有任何稀缺性背书,完全受项目方意志左右。公安提醒一针见血:“所有号称零成本手机挖矿可暴富的项目都要警惕!没有区块链支撑的所谓代币,与虚拟空气没有区别。”

公安系统早已将Pi币相关推广及交易定为“网络诈骗活动”,其典型犯罪手法早已被官方识破:

  1. “签到即挖矿”诱惑入局: 以“免费”、“普惠”、“人人可参与”为幌子,通过夸张收益宣传吸引用户下载App。
  2. “专家洗脑”催生幻想: 组织严密社群,安排“讲师”、“成功人士”晒虚假收益图,持续灌输暴富预期。
  3. 假“生态”制造升值假象: 引导用户用Pi币购买网站商品(价格虚高),或鼓励用户间交易(场内自买自卖),营造“有价值、能流通”假象。
  4. 收割环节:虚假矿机、高价账号: 待用户“积攒”到大量Pi币后,推出收费节点程序、所谓“高级矿工账号”等付费项目。宣称购买这些“稀缺资源”能获得“更多收益”。
  5. 主网前跑路或无限拖延: 承诺主网上线就能交易变现的时间点被无限期推迟,收割完后团队悄然消失。

一旦用户陷入陷阱几乎无法维权。项目主体常设在海外,服务器完全匿名,收款通道也隐藏在网络灰色地带。更令人愤慨的是,平台内嵌或场外交易都处于完全无监管的黑箱之中,没有任何平台能保障真实资金安全。即使有人愿意“接盘”,实际收款方也根本无法追溯,被骗者求助无门。法律上,由于Pi币本身无法定地位,执法机关也难以按虚拟货币诈骗定罪取证。

无数悲剧显示,Pi币如同新型毒饵,专盯防备意识最弱的人群——热衷网络新事物却缺乏金融常识的老年人与学生群体。 60岁的李阿姨在“币友”花言巧语中掏空积蓄购买“矿机”,等着给女儿买房的血汗钱变成一串无意义的网络字符。某高校学生本希望通过Pi币赚生活费,却在诱导中陷入网贷旋涡,承受巨额债务。这些案件背后,是多少个家庭瞬间破碎、终生被阴霾笼罩的痛苦?这不是简单的财产损失,更是对社会互信基石的无情摧残。

面对Pi币类骗局持续演变,中国公安部重拳频出。2021年,山西公安摧毁一利用虚假Pi币交易所APP行骗的团伙,查实受害者遍布全国,涉案金额逾亿元;2022年,山东警方捣毁大型非法传销组织,组织者以销售Pi币实体矿机为名诈骗中老年人资金。这些铁腕行动都在反复强调一个信号:中国对于借区块链概念行非法集资、传销、诈骗之实的行为,法律利剑已经出鞘。

天上若真能掉馅饼,地上必然布满陷阱。所有未经艰苦过程就唾手可得的财富承诺,都是精心包装的诱惑陷阱。

与其痴信轻点手机就能暴富,不如踏实投入每一份工作;与其幻想无需付出即可坐等资产百万,不如耐心进行安全理财投资——任何成功的财富积累背后,都是清晰的认知与辛勤汗水浇灌的结果。那些在黑暗中打着“免费”旗帜招摇过市的所谓“机遇”,终会在执法正义的利刃下显露原形。每一分踏踏实实的付出,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不可复制的财富密码。

醒醒吧,所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,早就悄悄标好了你需要付出的价码。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  • Refresh code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